教师罗湘林被困上访泥潭看制度的最不好和最不坏


(2011-9-9)权利运动发布:
【提示:丘吉尔曾经在评价西方民主制度的时候说过:“民主制度很不好,但是其他制度更不好”。这句话在之后被人们引申为民主制度是一种最不坏的制度。既然有了公认的最不坏制度,那么什么样的制度又是最不好的制度呢?被困在信访泥潭中的湖南省衡南县向阳中学教师罗湘林的遭遇,或许可以佐证信访这个人治制度的最不好一面】

《教师节来了,你为何泪雨潸潸》

流落京城的罗老师,来自湖南省衡南县向阳中学,这是他无数次向全国人大递交的信访登记表:

依法信访七年没有任何答复,反而屡受非法拘禁打击报复,行政诉讼枉法判案【见(2007)衡中法行终字14号行政判决书】,2007年5月9日申诉到湖南省高院收案至今不作任何答复,打击报复升级非法劳教一年,再度行政诉讼,再度枉法判案【见(2009)衡中法行终字14号行政判决书】,申诉变得没有意义,省高院因直接参与了伪证制造而拒绝受案。告状无门…… 一个广受赞誉而又年富力强的人民教师身败名裂,流落街头;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妻离子散,支离破碎;一个聪明伶俐的幼龄学童东躲西藏,无所依托;一对行将就木的迟暮老人忍看儿孙凄苦,泪洒黄泉路……问人大:什么是依法治国?什么是以人为本?

在司法极度腐败,政府完全丧失公信力的某些地方,罗老师的遭遇,在成千上万的信访者看来,是极为普遍极为寻常的。然而,就是这极为普遍极为寻常的遭遇,给罗老师及其家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受害最深的当属他的儿子:孩子三岁时,在家乡的一所幼儿园正快乐地开启人生的文化之旅,这时,罗老师的妻子,也就是孩子的妈妈,因遭受栽赃而卷入一桩经济冤案,担心被杀人灭口而逼走他乡。由于母爱的缺失而致的思亲的苦涩,掠去了孩子几多童年的欢乐。2004年暑假,罗老师带着孩子辗转千里,找到孩子他妈,一家人哭着抱成一团,再也不愿分开。

由于罗老师没能在广东找到合适的工作,开学时又返回了湖南老家,孩子就跟着他妈,有时住在工地的集体宿舍,有时就寄居在亲戚家,同时也开始了吉卜赛人般的求学之旅。

由于孩子他妈工作不稳定,居无定所,广东的教育成本又高,一年后,罗老师又把孩子带回了湖南。

2008年6月,罗老师因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查清事实,查清账目,澄清妻子的经济冤案,以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完整,却被当地公安以奥运期间不准上访为由,处以劳动教养一年。在湖南读书的两年间,儿子的成绩总是那样的出类拔萃,这让罗老师倍感欣慰。尽管罗老师并不曾花费多少精力辅导孩子的功课;尽管这期间每有不三不四的社会渣滓来家里威胁、恐吓和骚扰,说罗老师继续上访,就要绑架他的儿子……现在惊魂初定,又像羽翼未丰的幼鸟被掏了窝,儿子只好又千里寻亲,南下广东找妈妈……。

时光荏苒,转眼孩子就要读中学了,可是孩子的户口并不在广东,中学毕业之后还得回湖南参加高考,广东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湖南都不尽相同,这让一个小学和中学都在广东完成学业的孩子要如何面对?而现在回来,又无所依托,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本身都需要人照顾,他们根本无法照顾孙子的日常生活,更是无力保护他的安全。爸爸长年挣扎在漫漫维权之路,无力自拔,无心他顾……,还不必说“四渡赤水”式的辗转流离,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过早地开始了为自己的命运而焦虑,变得郁闷烦躁。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无法理解他遭受的一切;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想思考大人的问题,这对孩子稚嫩的心灵,谁能说不是难以承受之重呢?

罗老师把自己多年的遭遇和感受整理成了一本书——《血浪花•一个教师的维权之路》,上篇是《知法于冤》,下篇为《寓教于牢》。严格说来,只是一部书稿,因为这样的书根本不可能找到地方出版。在这部书里,罗老师感慨良多:他原以为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的本份,现在他的意见却变化了,他觉得生命安全远比公平正义要重要得多……

罗老师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而学校的教师严重超编,学校领导已经多年没有安排他的工作了。罗老师现在很想重返讲台,倒不一定是出于什么神圣崇高的历史使命,更主要的是为了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可能去等待那份迟来的公正……。又是一年教师节,罗教师收到学生的祝福,不禁潸然泪下,在罗老师看来,那曾经附丽了太多鲜花和掌声的三尺讲台,而今就像万丈悬崖,他再也登不上去……

我们不必究问为什么罗老师信访七年会没有任何书面答复;我们也不必质疑劳动教养制度本身的违宪违法;还不必探寻罗老师被处劳教的真相和内幕,单就一个具有从业资格而又没有被开除教师队伍的正值当打之年的人民教师而言,我们 有什么理由把他拒之门外,逼他把汗水、泪水甚至鲜血洒在诉访维权的漫漫长途?!

然而,现实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偏偏就要发生;本是皆大欢喜,花好月圆的事情,偏偏就要弄得不欢而散,鸡飞蛋打……由此也可以见证当下建设和谐社会的英明和伟大,任重而道远。

罗湘林电话:13717569820.

此信息由权利运动废除劳教制度项目编辑

分享这篇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