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广:悼念李昌玉

昌玉612过世,因我网络被断,只得发数十短信讣告,引当局警惕,增派数十警员,堵我高层,不准下楼,一位79岁老右过世,能让当局如此恐慌,说明昌玉的影响不小,也说明当局缺乏自信。不能送昌玉最后一程,使我分外悲痛,也让我记住这个黑暗的日子。

李昌玉逝世,使我失去一位最知己的朋友,他原是山大附中教师,和我同岁,都毕业于山大,住同一个大院二十余年,经常促膝谈心,同桌吃饭,一起游泳,外出旅游,参加聚会。我们经历相仿,他是右派,我是“反革命”,都曾被压到社会底层,有很多共同语言。退休后,俩人都关心国家大事,用主要精力投入写作,发表“异见”,我们都是独立中文笔会的会员,“零八宪章”的第一批签署者。他是中文系毕业,才思敏捷,文字写作是他的专长,短短十余年,他发表的文字,接近百万。

2007年,他把发表过的文章集中成《历史大视野》一书,国内不准公开出版,他自费印了两千本,准备与同道们交流,没想到书印出来拿回山大第二天,就被公安抄走,说是“非法印刷品”,至今没有归还。他的写作,屡遭公安打压,电脑一度被抄走、家中被站岗、受到连续的电话骚扰。

2006年,他的肺部发现黑影,年轻大夫怀疑癌变,老大夫说是感冒,他相信了后者,过了21个月,确诊是癌症,2008年切除,又拖五年,最后不治身亡。在癌症晚期的五年中,他忍受疼痛不断写作,文章发表在海外网站和国内“共识网”上,他的意志和坚强使人佩服。

昌玉写道“像我这样七老八十、行将朽木、没有虚度老年,还能发挥余热,把自己的心声留在这个我奉献了青春、痴情地深深眷恋的土地上,就是莫大的安慰了。”(注1见《历史大视野》简介)他写道,“一个人写文章,摆脱了评职称,升级,加官,进爵,摆脱利锁名缰,而且也可以不必迎合某些胃容的大小宽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放言无忌,这是莫大的精神解放。”(注1

退休的知识分子,已经没有多少追求名利的条件了,有的人会选择李昌玉这样道路,这是因为他们具有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面对强大的黑暗势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说真话,写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进步就会更快一些。

像昌玉这样,身患绝症还坚持写作,六、七年留下几十万字的心血结晶,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李昌玉写作范围及其广泛,大体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关于历史问题

李昌玉对1949年后毛泽东领导的运动,几乎都有论述和评论,内容涉及:三反、五反、镇反、合作化、反右派、文革。

其中论述最多的是“反右”,他自己是该运动的受害者,带着右派帽子,生活了20多年,他的经历和在苦难中的思考,使他写出了很有分量的文章和记录。他写过很多大右派,如:葛佩琦、来星北、陆侃如、铁流、傅世杰,写了“右派是怎样炼成”等文章。这些资料为将来编写57反右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反右运动,把55万知识分子打成右派,在苦难中李昌玉认清了毛泽东的真实面目。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批判毛泽东的文章,如:“吃人,毛泽东思想灌出的邪恶之花”等。

李昌玉去世前,对我说他要把2007年以后的文章,再编一本集子,在香港出版,让我打电话去问,我将香港的答复告诉了他,不久他就去世了。出版这本书需要有人来整理,也需要他的家人的支持。

(二)李昌玉参与维权活动和有关论述

李昌玉参与各种各样的维权活动,在他的文章中都有所记载,首先是为五十五万右派维权,他和山大史若平老师一起起草了《要求平反右派大冤案,补偿物质和精神损失——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公开信,这封信在网上发表以后,很快获得一千多人的签名支持,以后他又写了《右派维权,何错之有》等引发了很多右派单独给中央上书,要求平反。

李昌玉还写了很多反对暴力拆迁的维权文章。2005年,山东大学的教师为了维护教工的权利,反对分房中的侵权现象,大家张贴小字报,到省委上访,有四、五十人参加。李昌玉以他70岁的高龄也去了省委,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教授上访记》以他生花之笔,记录了这次上访活动,和上访中观察到的农民上访现象,全文栩栩如生。(注2:该文作为附录,收入孙文广著《召唤自由》P200

李昌玉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 201010月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当天我们聚会,热烈祝贺,他也积极参加(见照片)。

李昌玉为了在网上发表的文章,以他70岁的高龄,学习打字,而且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使人佩服其毅力。

李昌玉虽然只大我几个月,但是在生活上他的经验丰富,处处表现出兄长的风范,有件事使我难忘,我在六十九岁那年考出了汽车驾照,到78岁的时候我想买辆汽车自己开,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结果只有李昌玉一个人表示了坚决的支持,正是在他的支持下,2012年我买了新车,现在已经能够成功上路,为我和老伴的生活出行提供了方便。

李昌玉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位知音、伙伴和兄长,他的离去使我伤心、失落,他的言行也鼓励我继续前进。

2013630日星期三 于山东大学

电话13655317356  0531-88365021

分享这篇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