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政治与反极权


文/任协华
【冲破意识形态】
在当下大陆现实中,街头政治的内涵体现的是民众反抗极权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基于人权立场的真实反映。并且,较之于传统意义上的街头革命,大陆街头运动的形态及边界已经拓展向更为深入的民权区域,是对仅仅抨击体制弊病的改良式抗议的超越。

一方面,社会民众通过对自身权益进行维权的行动,在诉求人道正义和社会公平的同时,能够从被极权接连伤害的事件中理清明确的人权观念。在另一方面,街头运动已经上升为推动民主进程的政治斗争,它通过民众的积极选择,不断地丰富着在暴力极权的压迫中当代街头运动的途径和元素。最能体现其特质的是,民众维权在现代社会的街头政治图景中,首先构成了大陆民权政治的重要标志,即:街头政治不仅来源于当下的视野,同时也包含了指向未来的力量,是冲破意识形态束缚、走向公民社会的优选途径,尤其是在人权极度匮乏的状况下,具有着主导性的推动作用。

【瓦解极权,获取民主动力】
要探讨街头政治对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就必须要明确,街头政治不是孤立意义上的一般性政治形态,而是建立在社会全局中的政治架构中。只有澄清了这一点,才能在作为策略性的街头政治和作为行动的反极权之间,形成连贯而具体的逻辑路线。由此,基于保障人权的正当诉求,就不再是一种模糊的或者可以变通、妥协、收买的行动。

而随着街头运动的不断展开,在维护民众权利和权益的主要领域中,还存在着更高的目标和任务,那就是,街头政治通过突破性行动拓展的空间,是为了瓦解极权和获取民主动力,并以此来实现民主社会的基本架构。如果不明确这一点,那么,街头政治的生命力就会形成退化,无法保持在一个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状况中。换句话说,以街头为空间所展开的反抗运动,就不再具有当代的意义,也就和民主进程的主要线索无关。

但在此之中,街头政治不会去界定行动发生和展开的模式,并且就现状而言,也不需要对行动模式进行约定。任何一种建立在维护人权、追求社会公平和捍卫正义之上的行动,都可以包含在街头政治的领域中,也能够以明确的姿态,归纳到现代民主主体得以确立的构成中。这样做,既是为了能够对专制体系进行有效反抗,也有益于去除长久以来强加在民众身上的思想包袱,以达到在最宽广的范围内,形成对极权专制的反抗力量。

由此,街头政治就已经和改良及革命的话题进行了有效区分,并且要重申,在当下的行动版图上,已经不需要再去就“改良或革命”进行争论了,就象不需要对刻意营造出来的伪问题进行讨论一样。这是因为,街头政治的立场已经和社会运动的目标连成一体,聚汇成具体的民众用于反抗被极权奴役、剥削、压制的手段和行动。同时,街头政治本身就包含了建立公民社会的意愿和力量,承担了对人权维护的责任。一种即时的和围绕具体社会事件进行街头行动的反抗方式,不但勾勒了当下民众的主体形象,也在反映着社会整体对政治生态的不同主张,也即:不自由的社会必然要指向专制而堕落的政治系统,而走上街头就是为了争取自由,争取不被奴役的权利。

【成为现代公民】
街头政治在通过其多样的运动方式时,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任何一种街头运动都不是孤立的,具有着不断生发和相互连接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极权在通过各种官僚系统和宣传机构及维稳体系时,触发了更多的不公平,制造了更多的对人权进行残酷压制的事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说,街头运动不但是一种削弱极权、阻断极权恶化的针对性民众运动,也是极具现实生命力的社会整体形态的爆发。由此来源和呈现,街头运动的民主元素就会天然地符合普世价值和社会法理的逻辑道义,成为抗击极权伤害和杀戮的主要途径。

对正处于胶着状况的大陆民主进程而言,通过民众进行自主反抗的必要手段,使得街头运动有效地排除了长期以来受制于陈旧观念的束缚,认识到了极权与民主不可通融的实质,更重要的是,甄别出了不可能在一个专制的政治体系下获得民主的可能性。由此,街头运动的诉求及形态必然就会进行深刻的延伸,也即,我们所有的反抗,不是为了去成为一个受到保护的奴隶,而是要成为具有人权保障和个体尊严的现代公民,这种来自于街头的改变,呈现了极权黑洞日益恶化的现状,又同时指出了以G C D为利益集团的党权政府已经不再具有合法的领导地位。而与此同时,我们明白,要确立并实现民主政府,就必须要破解被党权所霸占的专制帝国。

当下街头运动的线索大多来自于底层民众在面对极权伤害时,所采取的一种维权形式,具体而言,它是围绕着人权范畴内基于对公民权利的要求展开的,这种政治性的反抗形式,体现的是大陆民众在强权面前绝不放弃的抗争精神,是公民不服从在民主地理中亚洲形态的显现,特别是在互联格局的空间中,通过公民围观、死磕律师(维权律师,编者按)、微博支持、现场声援等多种社会行动,形成了现代街头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具体展开路径。对重要的热点事件,采取不断深入和步步推进的反抗形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进入到反抗暴力极权的民主氛围中,这种现实,不但展现了民众追求自由正义的群体力量,也同时驳斥了诸如大陆民众素质低、觉悟低只能接受专制的恶意谎言。
由此,街头政治下社会反抗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即是民众参与到塑造民主进程道路上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公民反抗党权的现实映照。

【享有独立主体的权利】
尽管在开放式的社会群体行动中,街头政治包含的反抗元素,已经成为了抵抗当下暴力维稳的重要手段,但如何将街头政治纳入民主进程,就要考量历史沿革中,大陆生态和专制体系的不同异质,这意味着,我们首先要对现代民主观念和传统皇权惰性进行区分与甄别,将街头政治塑造为民众主体自发成长的空间,养育民主力量,步入公民社会,放弃幻想听起来很美而实质却仍然是专制暴力的开明君主,拓展民众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地位。

街头政治的属性,必然要把创造独立形态的公民形象作为首要,重申民众具有并应当享有独立主体的权利,揭开专制君王编造其虚假正义的丑恶面具。同时,街头运动还要破解来自阶层意识的迷思和误区,纠正仍然依靠阶级划分甚至是血统统治的等级体制,以最大限度的推动力量,促进平等的具有人权保障的政治格局。

在澄清了街头政治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后,通过不间断的大体量、密集化的民众运动,建立具有实质民主精神的政治体制,将人权和自由价值深深地映照于现实中,这种愿望,才是可以预料和能够确立的。

【非暴力抗争的大陆形态】
街头运动是民众维权的具体表现,天然地具备着非暴力抗争的元素,然而,要澄清的是,在街头运动的实际发展和已经被狭隘理解的非暴力抗争之间,存在着大陆民主形态特有的延展性和增长视野。这是因为,对非暴力的长期恶意曲解,已经损伤了民主思维在进行反抗时可以运用的正当方式。非暴力不等于民众在遭受到极权侵害时,放弃用实际行动进行反抗和捍卫人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范木根和夏俊峰事件同样看作是非暴力反抗的原因,是在于他们作为个体民众,其行为仍然包含在非暴力抗争的范畴之内,是街头政治在大陆形态中,具体到个体反抗时的代表性事件。

【延伸广场革命】
大陆民主进程相对于亚洲区域内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的是,民众主体始终处于被压制和被歪曲的状况中,也就是既被统治集团压制,又被知识阶层异化,其主体观念仍未能深入到更开阔的社会肌体中,而要达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街头运动就会成为重要的行动方式,连接起人权与反极权反专制的路线,并将街头政治从广场革命的陈旧属性中,延伸到更具体的位置上,以观念的改变,产生民主空间的扩大和变化。

【走向自由】
“街头”一词,意指任何一种趋向于反抗统治和维稳的抗争形态,是社会领域内构成民主主体的线索。回避当代大陆现实的紧迫性,既是态度暧昧的表现,也掩盖不了欲与极权合污的绥靖面目,只有将街头政治作为明确的反抗视野,才能击破暴力极权在政治、法理和人权内实行的恐怖主义。而要消除G C病毒,抗议并颠覆一切反人类的政治体系,街头运动就是克服恐惧进行抗争的最佳路径。

以包子为首的极权体系,无论是反腐败表演还是实行统战收买,其实质无非是巩固党权,而巩固党权,不仅是为了再极权,也是为了一人专权,以达到继续控制民众、压制人权、收获专制红利的目的。

在此现实中,街头政治就是要通过不断抗争的实践,以及数不胜数的民众维权斗争,对党权进行明确反对,以真实行动揭露专制利益集团的重复掠夺。

追求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不可剥夺、拒绝践踏的权利。只有投身到致力于实现民主的进程中,我们才能说,这就是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是我们之所以有信心获得尊严的道路所在。

分享这篇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