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延海:大陆“一卡通”实现全人口动态管理和服务


近日,大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舆论界称之为“维稳21条”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关于“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实名登记制度”,以及“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引发人们对全民被监控的担忧,更有舆论称一卡通令中国成为大监狱。
显然,一卡通让令人诟病的户籍制度改革成为可能,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民生服务和权益保障。2014年7月,大陆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同年9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旨在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外来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社会融合。
但一卡通制度以及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服务工作的重点依然在社会管制。2011年2月,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这应该是一卡通制度最早的政策宣誓。
随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成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替代原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实有人口专项组”,由公安部牵头,工作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境外来华人员服务管理、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等各项工作。尽管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全会决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恢复原先名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强调其处理社会治安问题,而不是涉入政府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但实有人口等专项组依然继续活动。
2006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夕,因奥运安保、日益兴起的公民维权和数千万喊冤的上访者等因素,大陆开始建设“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公安机关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前者重在监管过往吸毒人员是否依然在吸毒,后者则是管控各类政治性的或社会性的“危险分子”,官方文件称之为“重点人员”。
动态管控是基于当代信息技术,把重点人员或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个人信息纳入公安部大情报系统,一旦该人士使用个人身份信息,比如用身份证入住酒店、坐火车,系统就会自动设别,并启动各项公安管控机制,实施动态管控。
根据网上流出的《浙江省公安机关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工作规范 (试行)》(2010年3月2日颁布),公安部要求建立部、省、市三级情报平台联动应用,实现对涉恐人员、涉稳人员、涉毒人员、在逃人员、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重点上访人员等七类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工作,实现“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提高预防、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如果把上述七类重点人员相加,大陆公安机关管控的社会和政治危险分子黑名单应该有千万之众。目前,随着公安机关对各类重点人员的调研,以及新增的重点人员类别,该黑名单会越来越大。
鉴于危险分子和群众之间并无明确界限,危险分子也无天然的标志,以及越来越多的大规模群体性抗争或骚扰事件、严重的社会不公、庞大的流动人口,公安机关为了甄别潜在的重点人员并实施管控,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和对全人口实施动态管理就是管制型社会的必然发展。
国家人口动态管理机制,虽然方便了流动人口的管理、民生服务和权益保障,但也带来严重的隐私暴露和被管控的风险,严重侵害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一旦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被黑客攻破,其对个人和中国国家安全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根据大陆公安部消息,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预计在今年三月完成验收,早期会面向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共建单位开通共享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有趣的是,当大陆数百万警务人员和上千万的公务人员发现自己竟然也是那么地透明,并且受到同行们的观望,中共的维稳体制可以怎么运作呢?

分享这篇文章到: